超子新闻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的雍高产研究员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核物质相结构的探测研究是当前国际大科学装置(如美国RHIC-STAR、德国FAIR、俄罗斯NICA、日本J-PARC以及我国HIAF等)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人们探索宇宙早期、晚期演化奥秘以及对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的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TAR合作组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通过净质子高阶关联涨...
2024-08-14
近日,LHCb合作组报告了超子Σ+→pμ+μ-罕见衰变的观测结果。超子是一种包含三个夸克的粒子,类似于质子和中子,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奇异夸克。已知粒子的罕见衰变是寻找超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SM)物理学的有力工具。在标准模型中,Σ+→pμ+μ-过程仅能通过环状图实现:不是直接发生衰变,而是需要在环中交换中间态,如下面的图(a)和(b)所示。在量子场论中,此类过程发生的概率是所
2024-06-29
超子是包含有奇异夸克(s)的重子,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中只包含有上夸克(u)和下夸克(d)。超子和核子可以形成束缚态,人们称之为“超核”。理论预言宇宙中的致密天体——中子星的内部存在超子。然而,超子的出现将软化核物质状态方程,这给理论上构建大质量的中子星带来了挑战,被称为中子星研究中的 “超子谜题”。
2023-05-30
北京谱仪Ⅲ国际合作组(简称BESⅢ合作组)利用100亿J/ψ数据对超子辐射跃迁到中子过程J/ψ进行了精确测量,最新测量的跃迁几率较此前世界上各个实验平均值有5.6倍标准偏差的偏离。同时还首次确定了该衰变过程的不对称参数。上述结果于2022年11月18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Phys. Rev. Lett. 129, 212002 (2022)]。
2022-11-30
这一精确的实验结果为约束理论计算中宇称破缺振幅的贡献提了供重要的实验信息。这一成果主要由中国科技大学周小蓉特任教授带领博士生李贺,与高能所李海波研究员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Andrzej Kupsc教授等BESⅢ合作组成员共同完成。BESⅢ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得益于探测器的设计和离线软件科研人员的大量精细刻度工作,同时也感谢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团队在疫情期间的维护和运行。
2022-11-29
CP对称性描述了正反粒子(C对称)所遵守的物理定律在镜像变换(P对称)后是相同的。这一对称性,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下成立;而在弱相互作用下则轻微破坏。
2022-07-27
大约十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顺教授开始在北京谱仪BESIII实验中,组织量子色动力学(QCD)相关的精确测量与检验工作。由此组建的国际化研究团队利用正负电子湮没数据,测量了多种重子在类时区域的形状因子,揭示了重子内部的电磁分布,并有助于理解重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2021-11-16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袁长征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Marek Karliner教授指出了一个全新的、丰富的反中子和超子来源。这些罕见的亚原子粒子对于研究从原子核到中子星的最小距离上支配物质行为的力是必不可少的。
2021-07-11
物理学家通过微小的亚原子“子弹”轰击研究对象来研究亚原子世界。根据这些“子弹”从目标弹回的方式,可以推断出有关目标结构的详细信息。这一方法由卢瑟福开创,他在100多年前用它发现了原子核。将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力的某些重要方面只能通过发射称为反中子和超子的粒子来研究,这些粒子目前较难产生、控制。
2021-07-02
6月30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中科院高能所苑长征研究员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Marek Karliner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被编辑推荐,并在《物理》杂志配发题为“利用现有和未来装置产生反中子和超子”的推介文章,文章指出:产生和利用反中子和超子进行物理研究有很大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现有的和未来计划的加速器产生这些粒子的新方法。
2021-07-01
商城县|
衡山县|
阳原县|
青神县|
穆棱市|
绥芬河市|
淮安市|
九台市|
易门县|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