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团队在NF杂志上发表了EAST装置上H模台基附近GAM带状流研究成果。
文中报导了以台基顶附近同时出现GAM和宽谱准相干模QCM出现为表征的稳态高约束模式,其H98因子可达1.2-1.5,典型的只有QCM出现的放电其H98因子只有~0.8-1.2,且大部分<1.0,见图1,所有数据来源于EAST-2018年度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发现,这种运行模式基本运行参数区间为高q95、高温度的等离子体放电中:当q95>6时,这种模式可以长期维持,并通过增强Da辐射维持台基稳定,具有高粒子约束、高能量约束、无ELM、低杂质辐射的特点;当q95不够大~5-6时,台基附近的GAM带状流极易消失,并转化为ELM-H模,使得能量约束略微变差,但仍有H98>1。
图1:高约束模式中GAM带状流运行参数空间
图2:典型GAM带状流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基本参数
图2展示了一炮典型的GAM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在足够的加热下,等离子体在约2.03s进入了高约束模式,干涉仪密度迅速增长,边界GAM因约束改善湍流驱动减弱而消失,Da辐射在经历短暂的下降后重新增长。通过基本特征的比较:高q95放电、台基高碰撞率(归一化~1.0)、台基区有准相干模、Da辐射在H模后有回升,这种高约束模式为EDA-H模。需指出,碰撞率~1.0在Tokamak等离子体理论中可以归于高碰撞,但在EAST装置内部横向放电比较是属于低碰撞率范围。(c)图中,在约2.4s附近(密度增长,多普勒反射计位置往边界区移动)在台基顶附近可同时观测到两支模:~21kHz的GAM和已被广泛观测到的25-70k的宽谱模,称QCM。通过对21kHz模的磁分量模结构和随温度变化的色散关系研究,可以确定其为GAM测地声模。通过多通道多普勒反射计数据结合和剖面反射计密度剖面,可以确定,GAM仅在台基顶内侧(也是台基区Er井内侧)数个厘米范围内可观测到,通过对GAM碰撞阻尼的分析,台基区的GAM碰撞阻尼率相比台基内侧阻尼率有显著的上升,见图3。进一步地,我们比较了QCM和GAM的空间分布,发现QCM在台基区和台基顶内侧的一段区域均可以观测到,其中台基顶内侧区域与GAM空间重合。通过对ECE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ECE可以看到QCM,没有明显的GAM迹象,通过两点波数谱分析法可以确定QCM的尺度为kr~0.5cm-1,与此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用ECE的温度涨落和多普勒反射计测量的速度涨落做双谱分析可以观测到GAM和宽谱的QCM存在强相互作为,和背景湍流没有可见的相互作用,见图3。这意味着QCM可能是GAM激发的驱动源。
图4 <温度、温度、湍流速度>双谱结果
为了仿真模拟这种特殊场景下的GAM激发,我们选用的GEM电磁回旋动力学仿真程序,它是一种扰动分布函数的PIC代码,适合于研究低频的湍流、AE阿尔芬本征模等。我们使用了实验中的各种剖面和碰撞率等参数对台基顶内侧约6cm的区域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见图5。
图5 GEM仿真中使用的剖面
线性模拟结果显示最不稳定的一支模是n=20的捕获电子模TEM,见图6,扰动的二维空间分布信息显示这只模为静电模(电比磁强100倍),满足气球模低场侧强的特征。通过对碰撞率的扫描,在归一化碰撞率1.0附近,TEM会随碰撞增加而被阻尼,是无碰撞的CTEM。
图6 线性增长率及实频率
采用最不稳定的单n模进行非线性不稳定仿真,可以观测到电势涨落的(0,0)分量有一只GAM出现,其频率和涨落幅度~±1kV/m与实验均吻合,见图7。在多n非线性仿真中,研究发现,最不稳定的模式会将能量转移给更低n的成分,这种现象此前已被称为“TEM cascade”此外,通过模拟中人为地扫描碰撞率,发现GAM幅度和总粒子&热输运都会随碰撞的增加而下降,满足GAM被碰撞阻尼的基本理论。
图7 GEM非线性模拟的(0,0)电势涨落及其功率谱
综合地,我们认为GAM会和密度涨落同步的增长和减弱,并通过粒子输运和热输运的增强帮助维持稳态的无ELM的H模。
该工作得益于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团队与EAST团队,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通力协作。该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合肥大科学中心协同创新培育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作者简介
本文第一作者冯喜博士,202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学院,目前在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工作,通讯作者是刘阿娣副教授和庄革教授。